跳到主要內容

陳嘉陽「教育概論」Chapter 3 教育的哲學基礎


※定義
希臘文philosophia「愛智」

※內容範圍
1.形上學
2.知識論
3.價值論

※心靈哲學(哲學心理學)
1.心靈實體說:靈魂是無形的實體,強調形式訓練說
孟子:「從其大體為大人,從其小體為小人」,大體為心之官能,小體為 耳目官能。
代表人物為Plato、Aristotle
2.心靈狀態說:心靈由觀念組成,教學重直觀教材的組織和順序排列。
代表人物是Hume、Herbart
3.唯物主義的心靈論:心靈實體為物質,教育應支配其神經系統
代表人物是Hobbes、Hooke、Auxey
4.實驗主義的心靈論:心靈是生物演化的結果,教育在理性的啟發。
代表人物為Dewey
5.完形派的心靈論:強調整體性的頓悟。
始祖為Wundt

※倫理學
Plato:理性發展出睿智之德,欲望發展出節制之德、意志發展出勇氣之德
Kant:道德教育乃最高教育
Aristotle的德行倫理學強調實踐和習慣養成
1.Dewey的階段論
2.Piaget的道德發展論
3.Kohlberg的三段六期論

※知識論
驗證真理:1.符應論 2.貫通論 3.實用論

哲學的發展
※17世紀前
1.實在主義(唯實論、實在論、寫實主義)
與「唯名論」相對
主張「普遍概念的存在」
有人文唯實論(Milton、Comenius)
社會唯實論(Montaihne、Rabelais)
感官唯實論(Comenius)
2.理想主義(唯心論、觀念論)
與「唯物論」相對
主張「知識天生就有」
Leibniz首用Idealist
代表人物:Berkeley

※17世紀
1.理性主義(就是理想主義)
與「經驗主義」相對
主張「人具有先天觀念」
Decartes著有「方法論」,說過:「我思故我在」,被稱為「近代哲學之父」
代表人物:Socrates、Plato、Aristotle、Spinoza

2.經驗主義(海洋哲學、聯想心理學)
與「理性主義」相對
主張「知識靠經驗取得」
Bacon著有「新工具」,說過:「知識就是力量」,被稱為「近代科學之父」,倡
「歸納法」
破除四大偶像:種族、洞穴、市場、劇院
代表人物:Epicurus學派、Locke、Berkeley、Hume

※18世紀
1.自然主義
源自唯物論
主張順其自然
Rousseau著有「愛彌兒」,指出「天生萬物是美好的,一經人手就變壞」,兒童本位
Spencer著有「教育論」
代表人物:Hobbes
2.批評主義
調和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
主張「知識由先天形式和後天經驗所構成」
Kant將知識分成 1.數學 2.自然科學 3.形而上學
Kant:「沒有內涵的思想是空的,沒有概念的直覺是盲的」
採三化教學(教化、開化、德化),強調「學思並重」
3.人文主義
文藝復興,反神本主義
兼具審美和調和,使「一個人更像一個人」
復興希臘、羅馬文化,流於形式
4.新人文主義
啟蒙運動,相對「人文主義」
注重人文的世界觀,強調自覺和批判,非盲目追從

※19世紀末
1.實用主義
相對「理性主義」,從「經驗主義」
主張沒有不變的真理
代表人物:Peirce、James
2.實驗主義
「實用主義」應用在教育上,源自Darwin的進化論
Dewey著有「民主主義與道德」、「經驗與教育」、「學校與社會」,提出:「教育
無目的」、「做中學」、「學校即社會」、「教育即生活」,倡「問題教學法」、「
活動課程」

※20世紀
1.進步主義
受「實驗主義」影響
教育目的在「自我實現」,以兒童為出發
2.永恆主義
源自「理性主義」,反「進步主義」
透過理性,重視人文、博雅教育
Hirst主張博雅教育
Adler領導「派代亞計畫」
3.精華主義
質疑「進步主義」
學生主動努力求取精華知識

※20世紀極盛
1.存在主義(危機哲學、虛無哲學、絕望哲學)
受資本主義影響,認為「理性主義」已到死巷
Kierkegaard呼籲「信仰的跳躍」,提出人生三階段:趣味、倫理、宗教
Nietzsche提出「權力意志」支配人類行為,最後進化成「超人」。以「駱駝、獅子
、小孩」比喻人生階段
口號:「存在先於本質」
師生關係建立在"I-Thou"
教育愛
代表人物:Heidegger、Sartre
2.文化主義學派(精神科學思潮)
對「實驗主義」的科學方法的反動
教育目的在文化綿延和文化創造
強調「教育愛」
代表人物:Dilthey、Spranger
3.分析學派(倫敦路線)
哲學任務在觀念分析
Peters提出三大規準:合價值性、合認知性、合自願性
代表人物:Scheffler
4.結構主義
理性主義的一環
是一種研究教育的方法論
Saussure:語言學的結構主義
Althusser:馬克斯主義的結構主義
Levi-Strauss:人類學的結構主義
Piaget:心理學的結構主義
5.後結構主義(解構主義)
相對於「結構主義」
結構主義崇尚理性,解構主意則加以批判
「解構」源自於Heidegger的書中

※未來教育思潮
1.批判理論(法蘭克福學派)
代表人物:Marcuse、Horkheimer、Adorno、Mollenhauer、Habermas
2.現象學
回歸事項的本源
將「能思」的主體和「所思」的客體合而為一
代表人物:Husserl
3.詮釋學
源自古希臘神話
強調詮釋者的主體意識和歷程
代表人物:Dilthey、Heiddegger、Gadamer
4.後現代主義(超現代主義)
相對於「現代主義」(啟蒙運動後出現)
特徵:1.後工業社會、資訊化社會、後資本主義
Foucault:從「他者」探討歷史
Derrida:認為哲學家只是在玩文字遊戲
Lyotard:[我所界定的後現代是一種對後設敘述的懷疑」
Rorty::「後哲學文化」,堅持多元主義
Lenzen:著有「行動與反思」一書
Freire:著有「受壓迫的教育學」,反對「囤積式教育」
5.新馬克斯主義(西方馬克斯主義)
與「正統馬克斯主義」相對
比較教育:Carnoy、Kelly、Altbach、Arnove
Apple分析課程中的意識形態
再概念化學派:Pinar、Macdonald、Giroux、Huebner
Bourdieu認為社會透過教育製造霸權文化
Reimer、Illich提出「反學校化」
6.女性主義
使女性「增權賦能」
Mounlton以女性主義重新解讀Socrates的詰問法
Harding提出「強客觀」,質疑「客觀性」
Martin對哲學大師提出批評
Noddings提出關懷式課程
Blenky的課程教學觀
代表人物:Tronto
7.後殖民主義
跟「殖民主義」、「新殖民主義」有關
發自第三世界,興盛於第一世界
代表「反殖民」和「反知識霸權」
8.環境倫理和生態道德教育
Orr:「所有的教育都是環境教育」
Bowers提倡「生態文化教育理論」
Callicott提出「建構全球化環境倫理」的概念
Naess提出「深度生態學運動」
9.兒童哲學
Lipman認為兒童能學哲學,成立「兒童哲學促進中心」
Jaspers著有「智慧之路」,提到「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」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斗南美食2014整理

這是我的斗南四餐紀錄,請按繼續閱讀 展開全文。

斗六紫藤湖日出

上星期五天氣很好,於是決定隔天去拍日出,上網稍微問了一下紫藤湖的位置就睡了。 星期六凌晨四點半起來後,拿起相機衝出門,沒想到都快要日出了還是找不到紫藤湖,於是在河堤北路上就趕緊跳下車拍滿天紅雲。 拍完之後略微失望的騎回家,雖然如預期的燒了滿片天,但是畫面中卻沒有我想要的地點。 沒想到回頭的路上,居然讓我看到了紫藤湖。 我從斗南沿著台一線轉雲科路後,因為有四線道,以至於我完全看不到在另一邊的紫藤湖。 當我回頭時,才發現紫藤湖的距離原來很近。 雖然沒有滿天紅雲,不過很幸運的是此時太陽才探出山頭。 我覺得紫藤湖是一個蠻不錯的點,不但很適合來這邊走走,更加適合拍照。 沿著環湖的木造步道,湖邊的樹木以及映著碧藍天空的湖面,十分的賞心悅目,讓人很想坐下來在這裡度過一段悠閒的時光。